数据库技术基础
DBMS功能、特点、分类
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定义、数据库操作、管理和存取
- 数据定义:DDL
- 数据库操作:DML
- 数据库运行管理
- 数据组织、存储、管理
- 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
DBMS特点
- 数据结构化统一管理
- 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
- 数据控制功能
- 数据的安全性
- 数据的完整性
- 并发控制
- 故障恢复
DBMS分类
- 关系数据库系统:RDBS
- 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系统:OODBS
- 对象关系数据库系统:ORDBS
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分类
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分为
- 集中式
- 分布式
- C/S(客户端/服务器)
- 并行结构
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
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
数据抽象
- 视图层:描述整个数据库的某个部分
- 逻辑层:描述数据库中存储什么数据以及这些数据间存在什么关系
- 物理层:描述数据在存储器中是如何存储的
三级模式
- 外模式:也称用户模式或子模式,是用户与数据库系统的接口,是用户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描述。
- 概念模式:也称模式,是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,只涉及型的描述,不涉及具体的值。
- 内模式:也称存储模式,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,定义所有的内部记录类型、索引和文件的组织方式,以及数据控制方面的细节。
两级映像
- 模式/内模式映像
- 外模式/模式映像
数据的独立性
- 数据的物理独立性:它是指当数据库的内模式发生改变时,数据的逻辑结构不变
- 数据的逻辑独立性:它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,数据的逻辑结构发生变化后,用户程序也可以不修改,但是,为了程序能够正确执行,需要修改外模式/模式之间的映像
数据模型
什么是数据模型?就是对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。
- 概念数据模型
- 也称为信息模型,是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第一层抽象,按用户的观点对数据和信息建模
- E-R模型(实体联系)
- 基本数据模型:
- 是按照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,是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,用于DBMS的实现
- 层次模型,网状模型、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数据模型
数据模型的三要素
- 数据结构
- 数据操作
- 约束条件
E-R模型
实体
实体是现实世界中可以区别于其他对象的“事物”或“物体”,每个实体由一组特性(属性)来表示,其中的某一部分属性可以唯一标识某个实体,如职工号
联系
两个不同实体之间的联系
- 一对一(1:1)
- 一对多(1:*)
- 多对多(*:*)
两个以上不同实体集之间的联系
- 1:1:1
- 1:1:*
- 1:*:*
- *:*:*
同一实体集内的二元联系
- 1:*
- *:*
属性
- 简单属性和复合属性:简单属性是原子的、不可再分的,复合属性可以细分为更小的部分。如通信地址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省、市、街道、邮编等。
- 单值属性和多值属性:指一个属性有单个值或多个值。如职工的亲属姓名。
- NULL属性:当实体在某个属性上没有值或属性值未知时,使用NULL值。表示无意义或不知道。
- 派生属性:可以从其他属性得来。如参加工作时间和工作年限,身份证号和年龄等。